12月27日大模型日報

資訊1年前 (2024)发布 AIWindVane
519 0
12月27日大模型日報

【12月27日大模型日報】 擁有10²⁸種變化的黑白棋,被超算破解了;ScienceAI 2023 年度「AI+蛋白&核酸&分子互作」專題;AI或迎大突破! 新型類腦電晶體能模擬人類智慧可在室溫下工作;快手Agents系統、模型、資料全部開源;GPT-4完全破解版:用最新官方API微調,想幹啥就乾啥,網友怕了


擁有10²⁸種變化的黑白棋,被超算破解了!

https://news.miracleplus.com/share_link/14415

黑白棋又名奧賽羅棋,別名出處正是莎翁名劇《奧賽羅》——黑白兩面象徵主角奧賽羅和他的妻子苔絲狄蒙娜;棋局間的博弈交鋒象徵著二人的你 來我往。 現在,科學家借助超算集群,窮盡棋局的所有變化,破解了黑白棋。 這對戀人穿過四百多年的嫉妒與背叛、悔恨與淚水,最終以對等的姿態,緊緊相擁在一起。


大模型+機器人,詳盡的綜述報告來了,多位華人學者參與

https://news.miracleplus.com/share_link/14416

大模型的出色能力有目共睹,而如果將它們整合進機器人,則有望讓機器人擁有一個更聰明的大腦,為機器人領域帶來新的可能性,例如自動駕駛、家用機器人、工業機器人、輔助機器人、醫療 機器人、現場機器人和多機器人系統。 預先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大型視覺 – 語言模型(VLM)、大型音訊 – 語言模型(ALM)和大型視覺導航模型(VNM)可以用於更好地處理機器人領域的各種任務。 將基礎模型整合進機器人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機器人社群最近已經開始探索將這些大模型用於感知、預測、規劃和控制等機器人領域。 近日,史丹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等多所大學以及英偉達和 Google DeepMind 等多家企業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發布了一篇綜述報告,總結了基礎模型在機器人研究領域的發展和未來挑戰。


ScienceAI 2023 年度「AI+蛋白&核酸&分子互作」專題

https://news.miracleplus.com/share_link/14417

2023 年,「AI+生物大分子結構」領域仍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蛋白質結構預測、蛋白-蛋白互作、蛋白-核酸互作、RNA 結構等各個領域均得到了進一步拓展,也促進了AI 在 酵素工程、製藥、醫療、診斷等眾多應用領域的探索與落地。


基於ML的運動追蹤:揭示了致病細菌在組織細胞中運動的關係

https://news.miracleplus.com/share_link/14418

細菌運動性通常是致病菌的關鍵毒力因子。 研究細菌運動性的常用方法是螢光標記,它可以檢測群體或宿主組織中的單一細菌細胞。 然而,螢光標記的使用可能會受到蛋白質表現穩定性和/或細菌生理幹擾的阻礙。 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將機器學習應用於顯微圖像分析,以對培養的動物細胞上的人畜共患細菌問號鉤端螺旋體進行無標記運動追蹤。 該團隊使用從人類患者或動物身上分離出的各種鉤端螺旋體菌株,以及突變菌株。 與嚴重疾病相關的菌株和缺乏外膜蛋白(OMP)的突變菌株往往表現出快速的移動性和對培養腎細胞的黏附性降低。 此方法不需要螢光標記或基因操作,因此可以應用於研究許多其他細菌物種的運動性。


AI或迎大突破! 新型類腦晶體管能模擬人類智慧 可在室溫下工作

https://news.miracleplus.com/share_link/14419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晶體管,可以像人腦一樣同時處理和儲存資訊;電晶體超越了分類任務,執行聯想學習;新的電晶體在室溫下工作,使其更加實用。


深入華為線下閉門會,全方位圍觀中國大模型這一年

https://news.miracleplus.com/share_link/14420

大模型代表了人工智慧領域的重大進步,有史以來第一次人類真正看見了通用人工智慧(AGI)的曙光。 然而,關於大模型,我們了解得併不多。 以 OpenAI 首席科學家 Ilya Sutskever 為代表的一些 AI 研究者堅信,足夠精確地預測下一個詞表明模型對文本內容有了足夠深刻的理解。 反對者則說,這只不過是統計學。 顯然,我們正處於一場改變的起點。 關於大模型,我們知道些什麼? 該關注哪些議題? 在剛舉辦的 2023 華為雲 AI 院長峰會上,張鈸院士、高文院士,以及來自全國 24 所高校的校長、學院院長和教授齊聚,圍繞大模型及其發展做了深度的研討。


上海AI實驗室升級發布“浦醫2.0”,實現醫療大模型群一站式開源

https://news.miracleplus.com/share_link/14421

醫療多模態基礎模型群「浦醫」(OpenMEDLab)迎來重磅升級。 近日,在“2023年健康中國思南峰會”上,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上海AI實驗室)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合作夥伴聯合發布醫療多模態基礎模型群“浦醫2.0” (OpenMEDLab2.0),旨在為「跨領域、跨疾病、跨模態」的AI醫療應用提供能力支援。


快手Agents系統、模型、資料全部開源!

https://news.miracleplus.com/share_link/14422

快手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發的「KwaiAgents」,使7B/13B模型也能達到超越GPT-3.5的效果,並且這些系統、模型、數據、評測都開源了。


消息指出iPhone設計負責人將加盟蘋果前首席設計師的公司,與奧特曼合作開發AI產品

https://news.miracleplus.com/share_link/14423

蘋果前首席設計師喬納森·伊夫(Jonathan Ive)和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正聯手延攬蘋果iPhone和Apple Watch設計負責人Tang Tan參與一項新的人工智慧(AI)硬體開發計劃 ,目的是打造具有AI最近功能的新產品。


GPT-4完全破解版:用最新官方API微調,想幹啥就幹啥,網友怕了

https://news.miracleplus.com/share_link/14424

只要使用最新的微調 API,GPT-4 就可以幫你做任何事,輸出有害訊息,或訓練資料中的個人隱私。 本週二,一項來自 FAR AI、麥吉爾大學等機構的研究引發了 AI 研究社群的廣泛擔憂。 研究人員試圖對GPT-4 最新上線的幾種API 進行攻擊,想繞過安全機制,使其完成通常不被允許的各種任務,結果發現所有API 都能被攻破,被破解後的GPT-4 可以回應任何請求。 這種「自由」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攻擊者的預料。 有人總結:現在大模型可以產生針對公眾人物的錯誤訊息、個人電子郵件地址、惡意 URL,允許任意未經過濾的函數調用,誤導用戶或執行不需要的函數調用…


Llama2推理RTX3090勝過4090,延遲吞吐量佔優,但被A800遠遠甩開

https://news.miracleplus.com/share_link/14425

大型語言模型 (LLM) 在學界和業界都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但訓練和部署 LLM 非常昂貴,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內存,因此研究人員開發了許多用於加速 LLM 預訓練、微調和推理的開源框架和方法。 然而,不同硬體和軟體堆疊的運行時效能可能存在很大差異,這使得選擇最佳配置變得困難。


OPPO Find X7 系列手機首搭 70 億參數 AndesGPT 端側大模型,小布助理全新升級

https://news.miracleplus.com/share_link/14426

在今日下午的 OPPO Find X7 系列產品技術溝通會上,OPPO 公佈了安第斯大模型 AndesGPT 的全新升級。

© 版权声明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